西安灰砂磚廠家/西安灰砂磚批發(fā)/西安灰砂磚價格/西安蒸壓灰砂磚直銷
蒸壓灰砂磚是以石灰、砂為主要原料制成的建筑用磚頭。
材料性質
蒸壓灰砂磚和蒸壓粉煤灰磚是以粉煤灰或其他礦渣或灰砂為原料,添加石灰、石膏以及骨料,經(jīng)胚料制備、壓制成型、高效蒸汽養(yǎng)護等工藝制成。蒸壓磚成套設備包括:攪拌機、消化機、蒸壓磚機、輪碾機、蒸壓釜等主蒸壓磚機設備要設備,及箱式給料機、螺旋輸送機、爬斗、骨料稱、膠帶輸送機、養(yǎng)護小車、擺渡車等輔助設備。蒸壓磚的抗凍性、耐蝕性、抗壓強度等多項性能都優(yōu)于實心黏土磚的人工石材。磚的規(guī)格尺寸與普通實心粘土磚完全一致,為240mm x 115mm x 53mm,所以用蒸壓磚可以直接代替實心粘土磚。是國家大力發(fā)展、應用的新型墻體材料。
蒸壓灰砂磚的主要材料是砂(約占90%)和石灰(接近10%),以及一些配色原料,經(jīng)過坯料制備、壓制成型、蒸壓養(yǎng)護三個階段制成。磚體有實心和空心兩種。
生產方法
蒸壓灰砂磚的主要材料是砂(約占90%)和石灰(接近10%),以及一些配色原料,經(jīng)過坯料制備、壓制成型、蒸壓養(yǎng)護三個階段制成。磚體有實心和空心兩種。
用途
蒸壓灰砂磚作為樓房建筑的材料,約在2001年起大量采用,但由于使用蒸壓灰砂的建筑容易出現(xiàn)墻體裂縫,2011年開始中國國內部分地區(qū)已經(jīng)禁用。
性能應用
蒸壓灰砂磚的原料主要為砂,推廣蒸壓灰砂磚取代粘土磚對減少環(huán)境污染,保護耕地,改善建筑功能有積極作用。對蒸壓灰砂磚的性能進行分析、研究,對蒸壓灰砂磚應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了設計和施工中應采取的技術措施。
蒸壓灰砂磚是以砂、石灰為主要原料,經(jīng)坯料制備,壓制成型、蒸壓養(yǎng)護而成的實心磚,簡稱灰砂磚,測試結果證明,蒸壓灰砂磚,既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又具有較高的墻體強度。
耐久性
①抗凍性:是指磚抵抗反復凍融作用的能力。蒸壓灰砂磚如果按規(guī)定生產達到產品標準要求時,能夠經(jīng)受抗凍性試驗,蒸壓灰砂磚的抗凍性與其自身強度有關,強度高者抗凍性好。
②耐水性:包括干濕循環(huán)作用后和長期浸泡水中時其強度的變化,經(jīng)干濕循環(huán)作用或長期在水中蒸壓灰砂磚的抗壓強度均有所增長。
③吸水性:與燒結普通磚相比,其吸水速度與燒結普通磚相近。
④自然條件下強度變化:蒸壓灰砂磚是在高溫、蒸壓下進行反應形成的。水化反應比較充分,因此具有穩(wěn)定的強度和性能。在大氣中出釜,前期強度有較多增長,以后不再提高,保持穩(wěn)定。在潮濕環(huán)境和水中長期浸泡,強度亦會增強。
⑤耐高溫性:蒸壓灰砂磚不能長期受熱200℃以上,200℃以下,強度基本沒有影響。
⑥耐化學腐蝕性:MU15以上的灰砂磚在酸堿溶液中浸泡強度變化不大。
根據(jù)分析,蒸壓灰砂磚雖然可用于工業(yè)與民用建筑的墻體和基礎,但用于基礎及其他建筑部位時,其強度必須為MU15和MU15以上。不得用于長期受熱200℃以上,受急熱急冷和有酸性介質侵蝕的建筑部位。蒸壓灰砂磚在地面以下或防潮層以下砌筑,所用材料的最低強度等級與普通燒結磚相同。
強度
根據(jù)GB50003-2011《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可以看出,蒸壓灰砂磚的抗壓強度設計值與燒結普通磚的抗壓強度設計值相同,不同點是蒸壓灰砂磚的強度等級沒有C30;當跨度不小于7.5m的梁下灰砂磚砌體調整系數(shù)取0.9,這與燒結普通磚有區(qū)別,在施工質量控制等級為B級時,GB50003-2011給出了蒸壓灰砂磚的抗剪強度設計值與燒結普通磚的抗剪強度設計值,不難看出蒸壓灰砂磚砌的抗剪強度為燒結普通磚的0.7倍。
收縮性
由GB50003-2011可以看出,蒸壓灰砂磚的收縮率、線膨脹系數(shù)要大于燒結普通磚砌體(見下表)
砌體的線膨脹系數(shù)和收縮率 |
||
項目 |
線膨脹系數(shù)/(×10-6/℃) |
收縮率/(mm/m) |
燒結普通磚 |
5 |
0.1 |
灰砂磚 |
8 |
0.2 |
蒸壓灰砂磚出釜以后由于溫度、濕度降低和碳化作用,在使用過程中總的趨勢是體積發(fā)生收縮。其收縮變化規(guī)律是:出釜后的最初3天內收縮最大,平均每天收縮值為0.019mm/m;3~30天平均每天的收縮值為0.005mm/m;30天以后平均每天的收縮值為0.003mm/m;大約在60天后,平均每天的收縮值小于0.001mm/m,直至穩(wěn)定。
在不同地區(qū)使用時,由于溫度、濕度不同,同樣的蒸壓灰砂磚其平衡的收縮值不同。同時在溫度、濕度變化后體積仍然要變化。
與燒結普通磚砌體比較,蒸壓灰砂磚砌體的收縮值要大得多。而且影響因素,變化規(guī)律都不相同,這點在應用時應特別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