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掌門新臉譜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新一輪國資國企整合的提速,近兩年央企換帥愈發(fā)頻繁。據(jù)上證報記者統(tǒng)計,2016年至今,已有15家央企相繼迎來新任董事長或總經理,其中包括中國遠洋海運、中國中車、中國五礦、國家電網、中國電信、中化集團、華潤集團等大型央企集團;而在2015年,更換一二把手的央企總計25家。
作為國資主力部隊的一線指揮員,央企將帥的人選往往體現(xiàn)了高層的改革意志與戰(zhàn)略布局,其任命與易位也常常被視作推進改革、整合、重組的前奏。因此,央企新帥的履歷背景、觀念思路、行事風格總能牽動資本市場的神經。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新一輪國資國企整合的提速,近兩年央企換帥愈發(fā)頻繁。據(jù)上證報記者統(tǒng)計,2016年至今,已有15家央企相繼迎來新任董事長或總經理,其中包括中國遠洋海運、中國中車、中國五礦、國家電網、中國電信、中化集團、華潤集團等大型央企集團;而在2015年,更換一二把手的央企總計25家。
對于央企密集換帥的內在邏輯,中國企業(yè)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近階段央企的密集換帥,更多應出于推進供給側改革、加速產業(yè)結構調整的考慮,為落實‘創(chuàng)新發(fā)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的改革思路,相關央企需要進行干部交流,其中一些(人事任命)可能就是在為重組整合做準備?!?BR>
人事任命激活重組預期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宏觀背景下,如果一家處于傳統(tǒng)產業(yè)的央企負責人調任至(或兼職于)另一家同行業(yè)央企,則很容易讓市場產生兩家央企將展開重組整合的預期,例如新興際華與中國一重的董事長劉明忠、從中糧調任中儲糧并成為新晉董事長的呂軍等,都是其中典型。而從中糧集團“轉場”中化集團的寧高寧,雖然兩家央企所處行業(yè)相距甚遠,但憑借寧高寧豐富的資本運作經驗,也讓外界對中化集團未來的產業(yè)整合充滿期待。
具體來看,5月9日的一則人事調整,成為央企負責人任職模式的一個特例:作為央企改革首批試點的新興際華集團,其董事長劉明忠增添了一個新角色——中國一重董事長、黨委書記。由一人同時擔任兩家央企的主要負責人,且其中還有一家的一把手是由中央直管的,這類情況在過去未出現(xiàn)過。
此前,擁有類似履歷的只有宋志平。2009年5月至2014年4月,宋志平在擔任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的同時,還兼任了國藥集團的外部董事、董事長,成為當時唯一一位央企“雙料董事長”。不過劉明忠與宋志平的任職仍有一定差異,宋志平出任的是國藥集團外部董事和董事長,是為了避免內部人控制,而劉明忠則是直接擔任中國一重的董事長。
據(jù)了解,中國一重與新興際華的主營業(yè)務存在重疊,主要在裝備制造方面,但是兩公司的盈利能力卻有天壤之別。資料顯示,2005年至2012年,新興際華集團營業(yè)收入從150億元增長至1803億元,年均遞增36%;利潤從8.5億元增長到39.65億元,年均遞增18%,并于2011年進入世界500強。而中國一重2015年的營業(yè)收入僅有50.12億元,下降31.60%,凈利潤為虧損17.95億元,亟待解困。
有業(yè)內人士認為,這一人事變動背后不排除兩家央企整合的可能性。而且在推動中國一重內部改革的方面,劉明忠也是合適人選。劉明忠生于1959年,其職業(yè)生涯一直未離開軍工、冶煉領域,從個人經歷來看,他是一位善于推動企業(yè)體制機制改革、重視創(chuàng)新的管理者。
另一個引發(fā)市場關注的人物是呂軍,這位中儲糧的新任董事長,其履歷上的重要一筆是曾在中糧期貨擔任一把手,中糧期貨這些年來在國內期貨市場可謂風生水起,呂軍本人也一路升至中糧集團副總裁,并在2013年調任中儲糧擔任總經理等職務。
在呂軍上任中儲糧董事長之前,今年1月5日,原中儲糧董事長趙雙連出任中糧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二者的交叉任職,令市場再次猜測中糧與中儲糧或存重組可能。而事實上,兩公司近期也是合作頻繁。今年3月,中糧集團與中儲糧等正式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將通過合作實現(xiàn)業(yè)務互補和協(xié)作,在國家政策糧油收儲、糧油進出口、油脂加工等方面展開戰(zhàn)略合作。
不過,在業(yè)內人士看來:“兩家央企,一個屬于商業(yè)性質,另一個屬于公益性質,其合并的可能性不大,即便整合也是鏈條式重組,比如中糧將旗下公益性板塊剝離出來歸入中儲糧等?!?BR>
團隊融合促深度整合
與上述引發(fā)重組想象的央企換帥動作相比,近期還有多組人事調動屬于央企整合后的干部任命,其意在進一步推動企業(yè)內部融合和業(yè)務板塊梳理。例如中國中車、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中國五礦等均屬此類。
前兩家央企的領導班子任命已于今年1月完成。其中,原中國北車董事長崔殿國出任中國中車董事長,原中國南車董事長、已60歲的鄭昌泓為新公司副董事長,原中國南車總裁劉化龍則為新公司總經理。
至于中遠海運集團,已到退休年齡的原中遠集團董事長馬澤華并未在新集團中任職,出任新集團董事長的許立榮也不年輕,其生于1957年,曾是中海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與此同時,較為年輕的萬敏從原中遠集團副總經理提拔為新集團總經理,同時進入董事會。資料顯示,萬敏于1968年出生,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工商管理專業(yè),碩士,工程師;從2014年起任中遠集團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具有20多年航運業(yè)經驗,在集裝箱運輸管理以及企業(yè)運營管理等方面具有豐富經驗。
此外,今年5月9日,繼中冶集團整體并入中國五礦集團成為其子公司后,51周歲的中冶集團董事長國文清的位置也從“一把手”調整為“二把手”,成為中國五礦集團董事、總經理。
此前的重組方案顯示,中國五礦、中冶集團決定將重組分三步走:第一步即是在2016年完成戰(zhàn)略和管理體系上的融合;第二步是加強管控和企業(yè)業(yè)務的進一步融合;第三步,從各自的優(yōu)勢角度和業(yè)務分類進一步進行業(yè)務整合,更細化地加強管控,規(guī)避風險。目前看來,國文清的調任正是這兩個央企重組融合的第一步。
內部選拔偏愛“技術人才”
記者還注意到,目前,由企業(yè)內部選拔也是央企將帥的主要產生渠道,其中“技術型人才”頗受偏愛?!斑@些新領導上任后,面臨的主要任務基本都是提質增效與結構調整?!崩铄\表示,“這也是今年央企密集換帥的一大目的。”
例如國家電網的舒印彪,于5月16日從總經理升任董事長,公司原董事長劉振亞到齡退休。擁有“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專業(yè)”博士學位的舒印彪,工作后一直在電力系統(tǒng)就職,從早期的國家電力公司到拆分后的國家電網,其職業(yè)經歷的“專注度”較高。
與之類似,中石化新任總經理戴厚良也是長期供職于該企業(yè)。1985年從江蘇石油化工學院畢業(yè)后,戴厚良就加入了揚子石化公司,一干就是20年。2005年,戴厚良進入中石化總部工作,歷任中石化股份公司財務副總監(jiān)、副總裁和高級副總裁兼財務總監(jiān)等職。直到2008年6月,進入中石化集團公司領導序列,擔任集團公司黨組成員至今。
在內部選拔中,“技術型人才”往往更具優(yōu)勢。今年52歲的戴厚良作為國內芳烴成套技術領域的知名專家,曾主持完成揚子石化芳烴聯(lián)合裝置擴能改造等項目,親自參與自主PX吸附分離技術研發(fā)項目的研討、攻關,是中國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選候選人。在今年初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其領銜的團隊以“高效環(huán)保芳烴成套技術開發(fā)及應用”項目,斬獲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有券商分析師認為,考慮到芳烴是化學工業(yè)的根基,隨著這位熟悉芳烴技術的總經理的上任,中石化在化工領域的優(yōu)勢將進一步得以發(fā)揮。
同樣,今年4月11日,楊杰從原職中國電信總經理正式升任為董事長、黨組書記,空缺四個月之久的中國電信董事長一職終于有了人選。楊杰在電信業(yè)界素有“實干家”之稱,此番履新中國電信董事長,也成為三大運營商中最年輕的董事長。資料顯示,楊杰擁有超過30年的電信業(yè)管理經驗,曾歷任山西省電信公司總經理、中國電信北方電信事業(yè)部總經理、中國電信集團副總經理、中國電信集團總經理等職。
在多位業(yè)內人士看來,楊杰通過內部晉升的方式“主政”中國電信,避免了對中國電信與中國聯(lián)通全面深度合作戰(zhàn)略帶來的變數(shù),兩家運營商協(xié)力參與市場競爭的格局,將成為未來較長時間內的行業(yè)常態(tài)。
在這輪央企換帥后,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成為“新帥們”的共同課題。例如鞍鋼集團新帥唐復平,曾于今年2月份正式從鞍鋼總經理晉升董事長職務。唐復平也是土生土長的鞍鋼人,1982年從鞍山鋼鐵學院煉鋼專業(yè)大學本科畢業(yè)后,就進入了鞍鋼工作。在接手鞍鋼“帥印”的三個月時間里,唐復平意識到:“戰(zhàn)略調整事關企業(yè)發(fā)展方向,這是鞍鋼集團今明兩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睘榇耍颁摷瘓F確立了現(xiàn)金流為正、邊際貢獻為正的兩條“紅線”。在異常嚴峻的市場形勢下,今年3月份,鞍鋼集團實現(xiàn)了當月盈利,這是鞍鋼集團扭虧增效攻堅戰(zhàn)的階段性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5月18日召開的國常會再次力促央企提質增效,并提出今明兩年力爭實現(xiàn)降本增效1000億元以上的量化目標。有資深國企改革專家認為:“這充分說明了央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重要性,而新一輪央企的密集換帥,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加快推進改革的落實。”
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