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瘋狂,對得保持最后的冷靜,否則最后吃虧的就是自己。
最近媒體傳出和尚炒房的新聞,與2015年股市高峰時的和尚炒股新聞相映成趣。2015年年中的股市崩盤大家已經看到了,房地產沒有崩盤,不等于居民要把所有的錢投入房地產市場,剛需已經解決,投資在中心城市有了一兩套房產,買那么多房子干什么?
房地產下跌不是中國經濟政策目前的上選,一二線城市也沒有下跌的基礎,已經有太多的貨幣政策、財政情況、金融信用分析文章,加上房地產最近的走勢,讓此前所有看空房地產的人啞口無言。
主流媒體再次開始抱怨地方政府、怨房地產開發(fā)商、怨中介商,甚至怨投資者。9月20日,央行旗下媒體《金融時報》第二版刊登《地方政府應擔負起樓市調控職責》一文,指出部分城市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頻頻落空,地方政府有一定的責任。9月26日,“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眾號發(fā)表題為《失去奮斗,房產再多我們也將無家可歸》,有人改了一下順序,標題變成《失去房產,奮斗再多我們也將無家可歸》。
遷怒與抱怨都是因為無力解決,是軟弱的表現?,F在房地產是最好的城鎮(zhèn)發(fā)展稅,是最有信用的金融潤滑劑,是最好的轉移杠桿的手段,目前無力也沒必須解決房價問題——剛需可以購房,改善可以購房,投資也可以購房,關鍵是買多少?
房地產投資最多不要超過家庭財富的一半,并且必須在安全墊厚實的城市,而不是人口流失、市場僵化的城市,把所有的錢放在一個市場里是場豪賭,尤其是全部放在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中,更是賭徒中的極品賭棍。
未來中國房地產最好的出路就是房價穩(wěn)健增長,在區(qū)間內震蕩,逐漸消化庫存,維持城鎮(zhèn)化的平衡,各項政策都會向這個方向轉移。
投資者必須小心,你在全情投入的時候,你懷抱里的另一方一直睜著一只眼睛,警惕地注視著你的表情。
從一些城市來看,地塊推出數量下降,其他一些中心城市明智地采用土地饑餓療法,這兩年房地產開發(fā)貸、投資量沒有跟隨房地產價格同步上漲。
今年1到8月,全國房地產開發(fā)投資6438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5.4%,增速比前七個月提高0.1%。但從土地市場和新開工情況看,開發(fā)企業(yè)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8.5%,降幅比7月擴大0.7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增長7.9%,提高0.8%;房屋新開工面積增長12.2%,回落1.5%。
同期房企到位資金91573億元,同比增長14.8%。其中,國內貸款14199億元,增長1.7%;利用外資97億元,下降52.6%;自籌資金31983億元,增長0.6%;定金及預收款25656億元,增長29.7%;個人按揭貸款15395億元,增長52.2%。
看到了嗎?數據非常明確,銀行與開發(fā)商相對冷靜,地方政府心里偷著樂的——財政部公開資料顯示,今年前八個月,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0057萬億元,同比增長14%——個人投資者最瘋狂,其中失去頭腦的就是搶房、離婚的個人投資者。
房地產要逐漸恢復冷靜,暗藏殺機的政策逐漸啟動。
9月28日下午,上海市規(guī)土局發(fā)布,自10月8日起,全面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房地產登記將由不動產登記替代,房地產權證書和登記證明停止發(fā)放,頒發(fā)《不動產權證書》和《不動產登記證明》。按照“不變不換”的原則,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前依法核發(fā)的各類不動產權屬證書、登記證明繼續(xù)有效,權利不變動,證書不更換。
無論如何,未來統一的不動產登記,是為城鄉(xiāng)統一的不動產改革、不動產稅收的推出作準備。
這一政策早在兩年前已經推出。2014年12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發(fā)第656號國務院令,公布《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2015年8月6日,國土資源部公布《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建設總體方案》,指出2016年基本完成各級不動產登記數據整合建庫,2017年基本建成覆蓋全國的不動產登記信息平臺的總體部署。
今年7月,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曾說,下一步將義無反顧地改革房地產稅制。
只要經濟有所好轉,不動產改革一定會進行。目前大致是保持房價的穩(wěn)定,將資金引入三四線城市,解決積壓的庫存,現在的房地產投資是個比拼耐力、比拼眼光、比拼對未來各城市發(fā)展前景的判斷。
房價再漲,普通中產以上收入階層的人,一定要冷靜再冷靜,相信投資的常識,相信高風險與低風險的資產配置。
新浪財經